從1886年卑南附近目實測圖窺見清末的卑南市街

1895年甲午戰爭之後,台灣雖然割讓給日本,當時台灣各地抗日運動風起,日人尚無法顧及東部,直到隔年(1896)的5月16日才決議出兵東台灣,25日才由步兵第6聯隊第一大隊、憲兵第二分隊及兩個衛生隊登陸卑南,並於5月31日進攻駐守新開園的劉德杓反抗勢力。然而,劉在抵抗兩日後撤守,日軍則於6月4日起自卑南新街至公埔一帶訪查各部落,並於該月呈交台灣總督府的報告中,製作了台東市街發展史上的第一張大比例尺實測(目測)地圖-卑南附近目實測圖。

此地圖製作時間為明治29年6月24日,在方格紙上以每隔30公尺的比例,將卑南溪及阿眉溪間的馬蘭社、卑南新街、寶桑庄等聚落清楚的描繪出來。當時日軍駐紮的位置(圖中標記M記號處),就在清末鎮海營的所在地,馬蘭社(圖中標記為阿眉社)與新街間則還有另一個方形軍營。根據1895年胡傳所著《台東州采訪冊》的紀載,當時南鄉的寶桑庄有18戶、男女90人;新興街大小店鋪、手藝工匠等浮戶90家,男女約370-380人,無一定數;馬蘭坳街70餘戶,商販居其小半、個營勇眷口居其大半,男女約270-280人,無一定數。這段所描述的就是圖中臨太平洋聚落由右至左的漢人聚落。

從地圖左側圖例記號對照表,可得知寶桑庄內有一官廟;撫墾署、民政局立法所、電信局、憲兵隊等皆設於新街(新興街)。而貫穿新街的主要道路,推測應為市區改正前的中正路。此時也是日人延續清代撫墾局的制度,短暫設立撫墾署(1896-1898)的時期。這張印有台東撫墾署印的地圖,不僅描繪了日治初期卑南地區的聚落空間紋理,也刻劃了十九世紀末台灣東部即將面臨重大變革前的時代印記。